角色效应:什么样的角色,铸就了什么样的人?

发布日期:2021-11-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每个人,

可以是这个角色,

但绝不仅仅只是这一个角色。



01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是父母眼中长不大的孩子,也是为孩子操心的家长。

是朋友的朋友,也是同事的同事。

是某人最珍视的人,也是其他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而这样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会决定你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情绪、行为、语言去面对将要面对的人,也意味着肩负着这一角色应有的责任、权利、义务等。


这次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的“角色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我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在扮演不同角色时,我们同样也会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或行为以便适应角色的需要。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Role Effect)。


02


当人们在心理上越认可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在行为上就会越接近所担当的这个角色,成功扮演这个角色的概率就更高。


有位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她们的外貌非常相似,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都是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内读书。


但是她俩在性格上却大不一样:姐姐性格开朗,好交际,待人主动热情,处理问题果断,较早地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而妹妹遇事缺乏主见,在谈话和回答问题时常常依赖于别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是什么原因造成姐妹俩,在性格上这样大的差异呢?


原来,在双胞胎姐妹两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赋予了姐妹二人不同的角色。


尽管是出生时间相差无几的双胞胎姐妹,但是姐姐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要求承担起照顾好妹妹的责任,而妹妹则被要求要听姐姐的话。


于是在姐妹俩的成长过程中,姐姐担任了照料者的角色,负责处理不同的问题,而妹妹则顺应父母的要求,事事都听从姐姐的安排。


姐妹两人都很好的适应了各自被赋予的角色,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03


其实,并非只有上面说到的双胞胎姐妹才会有“角色效应”,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也一直会受到角色的影响。


日本心理学家长岛真夫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了班级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


他们在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上进行了实验。这个班有47名学生,他们挑选了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一个学期过后进行测定,发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有显著的变化,第二学期选举班干部时,这8名学生中有6名又被选为班级委员。


另外,也观察到这6名新委员在性格方面,诸如自尊心、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责任心等特征都有所变化。


从全班的统计来看,原来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孤独、孤僻儿童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看到这个案例,我们发现,一个小小的班干部职位,对孩子的改变作用也是巨大的。


原来在班级地位较低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变得有信心成为同学的领导者,性格和心智也发育得更加完善。大人赋予孩子的一个合适的角色,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04


不仅仅是孩子,角色带给所有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


在被赋予某种角色时,人们就会想办法适应角色,使自己可以成功地融入角色之中,做好扮演的工作。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四方面含义:

首先,社会地位通过外在的、动态的角色表现出来;

其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再次,角色是人们对于特定位置上的人的行为的期待;

最后,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角色编织而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05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角色扮演中,通常会出现3种角色冲突。


首先,一个人承担了多种角色,其中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使得角色扮演难以协调;


其次,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间也存在矛盾;再者,一个人承担同一角色时也存在矛盾。



角色冲突妨碍社会角色的正常扮演过程,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应尽力避免,对一个人承担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应促使社会角色单一化,即尽量使人们在一种社会场合只扮演一种角色。


所以说,角色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被赋予不适合自己的角色时,这种适应角色所带来的痛苦可能是长久的。


部分人不能适应角色,导致在角色失败后带来的心理冲击可能是非常大的。


但同时,一个适合我们的角色,也有可能会让我们冲破桎梏,激发潜力。



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在在孩子的教育中,


参考文献:

[1] 童薇,阳泽."大学生反事实思维与情绪中的角色效应."中国特殊教育 .(2014):85-91.Print.

[2] 兰继军,赵颖,张宇,游旭群."参照系冲突条件下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科学 .(2010):83-89+106.Print.

[3] 游旭群,王鹏,晏碧华."不同平面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学报 .(2007):62-67.Print.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你幸福吗?真正的安全感,其实需要自己去给予

疲劳、厌倦会发展成抑郁症吗?六招帮你逃出情绪沼泽

我都难受得不行了,为什么医生认为我没病?

为什么别人都活得开心潇洒,只有我觉得没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