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人格:有些人迷之自信,有些人却很自卑

发布日期:2021-10-0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如果一个人在获得足够数据之前就相信理论,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倾向于扭曲事实以符合理论,而不是修正理论以符合事实。

——福尔摩斯


01


还记得《哈利·波特》中智商爆表的赫敏,以及《美女与野兽》里美丽迷人的公主,她们都是女神学霸艾玛·沃特森演绎的角色。


她聪明伶俐,出身优秀,还同时被多所世界名校录取,不仅如此,作为女演员的她,演技专业,还斩获多项最佳女演员奖杯。



但实际上,艾玛·沃特森的内心非常自卑,她曾在访谈中表示,努力取得的成绩无法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相反令自己倍感无能。


这就像一个怪圈,进步越大,这种自我怀疑就越强烈。


她时常感到忧虑,生怕别人发现自己其实是个“骗子”,觉得不配拥有眼前的一切。


02


在心理学上,真实而完整的自我包括两个方面,外在和内在。


有的人喜欢照镜子,是因为镜子能让自己“看见”自己的外貌,确认自己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的。


但实际上,内在的特质(如性格、内心想法、思维过程)并不像外貌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


古人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们需要和他人建立联系,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待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在他人的眼中,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性格,自己的情绪表现如何,有什么样的认知方式。


换句话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镜子中的我,即“社会我”。


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是“现实我”。


自己眼中的自己,加上他人眼中的自己,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镜像人格”。


但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直接看到完整的自我,从而产生不全面的认知,发生偏差,轻视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


03


中学生小徐总觉得自己体型太胖,就算穿着再漂亮的衣服,也还是不好看。只要一走到公众场合,就浑身僵硬,脸红,说不出话来,感觉人人都看到自己的丑陋。


这就是明显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的,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

自卑的人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做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但是事实证明,这种自我评价是错误的,自卑的人跟自信的人相比,能力并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一种心态,如果调整好这种自卑心态,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一样是优秀的。


04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自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他以自卑为主题写了一本专著——《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强调了一个人需要具有社会兴趣,而不是自我中心。


他认为,小时候有器官缺陷、被娇纵或被忽视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缺乏安全感。



自卑的人,有哪些特征呢?


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心经常感到非常地焦虑,认为自己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会讨人喜欢,所以也不敢敞开心扉,去对旁人表达自己的观点。


做事情优柔寡断。他们害怕做错任何一件事,引发害怕看到的结果。


过度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和看法。无论做什么,他们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让别人满意,或是别人会对此说三道四。


这也让他们变得敏感且多疑。


05


那么,克服自卑的方法有哪些呢?


认知调整。

认知心理学中的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其评价引起的。


从认知上来说,首先要肯定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自己。


自我强化。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的能力发生怀疑而造成的。


所以在表现自己时,期望值不要过高,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



平时可以多参加集体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逐步克服自卑心理。


执行起来。

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心理支持。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能够让人在面临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得到帮助,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消极的行为,而积极的暗示则带来积极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彭诚."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职生自卑心理的干预研究."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66-68.Print.

[2] 李静,屠国元."人格像似与镜像自我——苏曼殊译介拜伦的文学姻缘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9-162.Print.

[3] 张国旺."浅谈合理运用体育手段改变大学生自卑心理."《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265-265.Print.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需要警惕的心身疾病,你知道多少呢?

讲真的,运动员为什么爱扎丸子头?

一无所知的人,往往侃侃而谈:这就是达克效应

还没开学就开始焦虑的,不止孩子,还有老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