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被阻扰的爱情,越是奋不顾身?

发布日期:2021-06-10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是觉得珍贵。


01


小鸣是一名10岁的小学生,学了一年的电子琴后,觉得太费时间,就想放弃了。

这个时候,聪明的妈妈买回了一架更漂亮的电子琴,放在自己的卧室,还不让小鸣碰它。


没想到小鸣却生气了:“妈妈,电子琴不是买给我的吗?为什么不让我弹?”


妈妈故意激他:“反正你也学不会,要它来干嘛?”

“谁说的?”小鸣顿时就来劲了,“我一定会坚持学的!”


以后,每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小鸣就偷偷练琴,还越弹越好了。



无独有偶,印度有座古寺庙,红墙环绕,景色很是优美。

但行人从宽大的庙门前经过,就能将庙内的景致一览无余。


因此,一直没有多少人进去参观,日趋冷清,最后只好关门。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大门紧闭,游人走到这里,经常会在门前驻足,一拨接一拨,扒着门缝往里看。


02


相关研究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高,价值越大,越有吸引力。


而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是已经得到的东西,它们的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


俄罗斯有句著名的谚语,叫做“禁果格外甜”,而“禁果”就是源自于《圣经》,指伊甸园“知善恶树”上结的果实。



在现实生活中,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来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甚至绞尽脑汁地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去获得、去尝试。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禁果效应”。


实际上,这样的心理跟这件事物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禁止”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03


与此相关的,还有两性之间的感情。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家是仇敌,爱情遭到了双方家里的极力阻碍。


但这样的压迫,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就叫“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厚。



也有相关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或长辈干涉儿女的感情,这青年人之间的爱情也会变得更深。


为什么会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呢?

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成为被人控制的“牵线木偶”。


一旦有别的人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自我主权受到了威胁,产生心理抗拒,而对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更加执着。


0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莱姆在一个实验中,让一名被试面临A 与B 两个选择,在低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他“我们选择的是A”。


在高压力条件下另一个人告诉他,“我认为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选择A”。


结果,低压力条件下的被试实际选择A的比例为70%,而在高压力条件下,只有40%的被试选择A。



从维持认知平衡的角度来说,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都是从内外两方面去寻找理由,当外在理由消失后,人们就会从内部去寻找依托。

反之亦然。


05


美国心理学家莎伦·布雷姆等人总结出了爱情的规律。


空间接近

生活空间、距离靠近的两个人,通常更容易喜欢上对方。这是因为空间的邻近,为彼此的沟通、交往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


性情相似

性格上存在差异的人,在相处中更容易发生误解和争执,长时间的冲突,会使两个人都感到沮丧和疲惫;而在性格和态度上有更多相似之处的人,则会因为彼此的一致而琴瑟和鸣。


感受到对方的喜欢

两个人相处,如果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喜爱,被接纳和欣赏的感觉便会提高自己的自尊,从而更喜欢对方;相反,则会感到被否定。



外在的障碍

心理学家们发现,当外界(尤其是父母),越是强烈反对两个人的爱情,他们在对方的眼里越是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


外貌

外表更具吸引力的人,评价普遍比较高,尤其是在交往的初始阶段。


06


引用到生活中,有的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提要求,禁止孩子做各种事情,制定下许多“规矩”。


但如果一味地严厉禁止,反而会促进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发好奇心,甚至使教育走向反面。



所以,一味的打压只会适得其反。

有时候如果能顺其自然,遵照事物的固有规律去行事,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原本反对的事情,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郑庆友."从“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谈父母对青少年早恋的干预."大众心理学 .(2013):31-32.Print.

[2]"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禁果”更有吸引力."心理保健医生 .(2012):20-21.Print.

[3]贾容韬."父母如何对待早恋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小学版》 .(2016):66-68,共3页.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年龄带给你的,是焦虑和烦恼,还是成熟和勇气?

必看!新冠疫苗能“混打”吗?

越关注什么,就越可能出现什么:这就是视网膜效应

这类广东人最受蚊子的欢迎,快对照自己看看!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