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年龄的恐惧,其实并不在于年纪增长,而是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仍然碌碌无无,一无所得。
40岁的大鹏是一名单位职员,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这里工作,至今已经快20年了。
最近对自己的年纪日益增长、事业未成,产生悲观的消极情绪。
这样的心情,大鹏也很难对妻子诉说,因为妻子不仅帮不上忙,还会唠叨抱怨。
从前他还会对同事说说,上网发发牢骚,现在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倾诉的欲望了。
看着一起毕业的同学或是事业有成,或是移民,给大鹏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总是烦躁的想着,如果自己再不寻找改变的方向,就真的赶不上别人了,甚至会被时代抛弃。
大鹏突然觉得,自己在这个年纪,想要的都已经很难实现,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了。
《南方都市报》曾针对“年龄焦虑”进行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中都有超过八成的人有年龄焦虑。
焦虑的主要方面包括:职业前景、经济状况、身材走样、婚姻家庭问题、健康问题、外貌衰老等。
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担心外貌衰老和身材走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时间表》,它真实反映了30+大龄单身女性的内心独白。
不管是单身、未婚还是已婚,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对于感情、事业和家庭有所焦虑,而最大的焦虑莫过于日益增长的年龄。
王智在影片中演绎一位事业有成的大龄单身女性,因为过了“适婚年龄”而被家长催婚。
但她洒脱从容:“我不接受为了结婚而恋爱,也不接受凑合过日子。
我不能因为错过末班车,就随便找个人嫁了。
其实结不结婚也无所谓,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给我安全感。”
对于中年人来说,比较重视衡量事业的发展。
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就,或是遇到了阻碍、瓶颈,就会产生悲观、消极的思想和情绪。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年危机”,又称为“年龄恐惧”,一般指的是40岁上下的男性。
但是其实对于女性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的衰老。
身体机能的下降,也会有同样的疑虑和烦恼。
年龄恐慌,通常是指年近中年的职场人,对于自己未来的一种焦虑心理。
这种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于年龄增长的慌张,“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不少中年人的年龄恐慌是非常强烈的,有的由于情绪过于紧张和性格争强好胜,以致患上忧郁症。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3000多名来访者中,有86.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年龄恐慌,初期一般在25岁的职场人士身上,28~35岁的职场人士表现最为明显。
“年龄恐慌症”已成为职场人士的多发病。
它不仅影响工作和学习,还会给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危害。
人的一生,是动态的,变化的。
由于年龄的增长,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生涯重新审视,而年龄恐慌主要由四方面原因引起。
成就恐慌
就像文章开头讲到的大鹏,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不少中年人因为事业无成而恐慌,觉得自己看不到未来和希望。
婚育恐慌
有的朋友专注于事业,往往就会忽视家庭。
有的朋友也还在“要事业还是要孩子”的抉择中犹豫不决,等到事业有成的时候,却错过了婚育的最佳时期。
定位恐慌
人们在自由选择职业、岗位的同时,也会有失业或对职业不满意的时候,尤其是即将择业时可能出现的定位危机。
竞争恐慌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
中年职场人在看到活跃的新人时,不禁会联想到自己潜在的处境。
这是竞争恐慌心理的反应。
其实根据有关统计,女白领更容易产生年龄恐慌。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控制预期。列出自己的工作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切忌不顾实际能力,而盲目制定目标。
对婚育计划理性思考。生活和工作并重,否则会影响人生整体的职业规划。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清醒地认识自己、科学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多,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这也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
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永远不要放弃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心理减压。心情放松下来,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生活有规律,戒除不良嗜好,保持充足睡眠。
在解决个人危机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家人身上。
在《伦敦生活》当中,绝经被这样描述:绝经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虽然骨盆会塌下来,虽然会经常发热,虽然打扮得很精致也没人撩你,但你自由了,不再是奴隶,不再是一个生育机器。
(绝经)很可怕,但也很美好,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如何面对年龄恐惧?心理、生理双管齐下."科学大观园 .(2017):50-51.Print.
[2] 王晓东."六招赶走年龄恐惧症."《健身科学》 .(2014):39-39.Print.
[3] 涂桂华."你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一致吗."科普天地 .(2017):5-5.Print.
[4] 雷辉志."“年龄坎儿”与心理暗示."《心理与健康》 .(2014):57-57.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