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学上洗手间,都要约好一起去:结伴效应你听说过没

发布日期:2021-05-1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在群体中,个人人格会暂时隐匿,而表露出另外一种个体本不存在的人格。


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作 “crowd psychology”,即“群体心理”。结伴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乌合之众》


01


“一个和尚没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一二。


山上的寺庙,原本只住着一个和尚,他自己每天都会到山下去取水喝。

来了第二个和尚,他们两个利用扁担,可以一起抬着水喝。


后来山下的井水又升高了一尺,变得愈加清澈透亮。

但是第三个和尚来了以后,三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愿意下山取水,结果大家都没水喝了。



也有听到网友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女生总是喜欢结伴上厕所?


这样的情况尤其见于校园里,经常会看见女孩子们,三两同行结伴上洗手间。


她们在狭长的队伍中说说笑笑,彼此等候,甚至不惜把课间十分钟,都花在那个气味并无好感的地儿。


其实,这就是“结伴效应”所带来的一种现象。


02


结伴效应,也称共事效应,是指在结伴活动中,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相同的一项活动时(并不进行竞赛)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


换句话说,多个人一起做事的效率和结果与一个人单独做事的效率和结果显然不同。


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但是,结伴效应分为正负两种。

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就属于负的结伴效应,也就是几个人做事比一个人单独做事效率低。


正的结伴效应,是指多个人共事的效率和效益高于一个人单独行事。



结伴效应是社会促进的效应之一,所谓社会促进,指的是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最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促进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


他有一次偶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训练的时候,多个运动员同时训练事的速度要比单独训练时的速度快20%。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严格的社会心理学试验。


03


后来,特里普利特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室实验,安排了40个儿童尽可能快地摇动转轴绕线,干的时候分成两组。


一组是一个人单独绕,另一组是集合起来一起绕。结果发现,一起绕线比单独绕线的效率要高百分之十。


他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结伴效应”或者“共作效应”。从这样的心理学理论,我们知道“抱团学习”倾向于效率更高。



但也有后来的研究表明,结伴效应也会产生社会抑制作用。


心理学家孟斯特伯和莫德相继做了类似的实验,注意到社会促进作用下活动效率,有时也会降低。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题的时候,还是单独一个人效果好一些。


如果和别人一起做,或者做的时候旁人盯着看,反而会感到心慌意乱,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04


前面说到,结伴效应分为正负两种。这又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比如说,一个寝室的舍友组成小队,来完成一个老师布置的作业。


每个人内心的压力会加大(倾向于不想被同学“看扁”的心态,保持在众人面前的良好形象)。



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大脑思考会更加活跃,效率得以提升。


同时在一起提供了思维交流碰撞的契机,加速了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减少了时间的浪费。

这就属于正的结伴效应。


又比如说,舍友三三两两约着到图书馆学习,结果最后变成一起刷微博,并时不时聊聊八卦,书也没看成,时间也浪费掉了。


这就属于消极的结伴效应,文章开头提到的“三个和尚没水喝”,也是这样的情况。


05


理解了结伴效应之后,你是不是也知道了,怎么去利用正的结伴效应,避免负的结伴效应呢?


制定计划,严格规划学习时间,一起按时进入学习环境。

事实证明,计划可以帮助你们消除惰性,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比如:图书馆、自习室等。同时,好好收拾书桌,尽量不要摆放学习工具以外的东西。


整个群体所形成的规则,往往对个人有着相当程度的约束力。


遵从规则让人更容易融入群体之中,寻找到归属感。

在结成学习小组之后,建立奖惩机制作为辅助,督促大家更高效地度过约定的学习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结伴效应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小组式的合作学习,通过这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来提高教育效率。


也有的教师通过课余学习小组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能否正确地发挥结伴效应,成为教育工作者能否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指标性举措,也成为了他们能否真正理解课改理念的形象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婷."巧妙运用“结伴效应”,打造高效级组团队."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Print.

[2] 晋博伟."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工友 .(2013):48.Print.

[3] 张达."观众效应及结伴效应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大科技 .(2019):57.Print.

[4] 莫可越."从羊群效应视角探析喜茶的营销策略."祖国 .(2019):64-64.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愿每个人都能与自己和解,跟世界温柔相处

人际心理学:有些人获得特别累,是因为缺乏边界感

飙升8.9,整个B站都在安利的它,值得我落泪三刷

每天都活得很累的人:心理内耗的几种迹象,你占到几个?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