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学:有些人获得特别累,是因为缺乏边界感

发布日期:2021-04-2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且仅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01


今天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讲《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一角。


大家都知道,要强的樊胜美在接到家人的各种求助电话后,总是说:“行,我来想办法。”


也就因为这样,她彻底被家人“绑架”,成了家人眼里的摇钱树,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了好吃懒做的哥哥,替他买房子、养孩子。


但是哥哥和嫂子从来都不心疼她,还变本加厉,工作丢了要她解决,赌博输了要她来摆平。



最后,樊胜美实在扛不住了,她哭着在电话里对母亲说:“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把我当卫生纸,给哥哥擦屁股.....”


她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多年的付出,其实没有真正帮到家人。

反而让自己陷入困境中,无法自拔,最终精疲力尽。


是曲筱绡的话点醒了她:“你们一家人黏黏糊糊了,你必须跟他们划清界限。”



醒悟之后,樊胜美卖了房子给父亲治病,按着星期算给母亲生活费,防止母亲再把多余的钱给好吃懒做的哥哥,很好地解决了家庭的危机。


很显然,没有边界感,过度插入别人的生活,最终就会失去自己的生活。


02


美国社会学学者David Grazian在研究联合办公室时发现:人们没有兴趣站在休闲社交区聊天,而只是低头喝着自己的咖啡和啤酒。


这也体现了一种无形的边界感。


边界感,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


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ta可能会无意识地常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该有的界限,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健康的个人边界,应该是清晰的、保护性的、坚固但灵活的、为自我建立的。


健康的个人边界,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是对别人的行为和情绪负责。


能够承受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而且,还可以确保让别人也能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越界侵犯我们。


当我们拥有健康个人边界时,我们知道拒绝对方是出于对自己负责,拒绝的原因是因为对方越界了,减轻拒绝带来的内疚感。


同时,告知对方自己的边界在哪,防止对方以后再次越界。


03


而不健康的个人边界,容易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或是期待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拥有不健康个人边界的人,经常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而且一般会出现以下这些行为。


1、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会感到心情不好或愧疚。

2、被人刻薄对待时,倾向于忍气吞声。

3、为了讨好别人,放弃自身信念。

4、通过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


对照一下自己,有这样的特征的行为吗?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阅览室,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拿了把椅子进去,坐在那位读者的旁边。实验共进行了80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当他坐在那些读者身边,对方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很多人选择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还有人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证明:任何人都有“自我边界”的意识。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空间,一个足够让我们觉得安全、舒适的空间,如果这个自我空间被人侵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


04


人类学教授霍尔博士将人际交往的领域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6英寸~18英寸之间(15厘米~44厘米),指两人的身体能很容易接触到的一种距离。


多用于伴侣间的谈情说爱,也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间。


私人距离:1.5英尺~4英尺之间(46厘米~122厘米),这是在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


它比“亲密距离”稍远,一般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容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

通常朋友间的交谈多采用这个距离。



社交距离: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与亲密或熟悉的人际交往距离不同,社交距离体现出一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通常用于与个人关系不大的人员交往。


例如聚会、应酬间的寒暄,打招呼等。


公众距离:12英尺~25英尺(3.7米~7.6米),一般指公共场合中演讲者与台下听众的距离,是约束感最弱的距离,通常不存在私人的交流。


那么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和舒适距离相适应,如果有陌生的人员和自己距离太相近,就会让自己感到不适。


05


划清边界感,我们该怎么做呢?


明确自己的边界所在。如果你产生了以下两种感受,那就说明别人打破了你的边界。


这两种信号感受是:不舒服和愤恨不满。当边界被侵犯的感受出现,要学会把对方推出去,不要被内疚感绑架,顺从自己的内心。



爱自己,勇于拒绝让自己不开心的过分要求。

很多时候,不拒绝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怯懦。


学会尊重自己的价值,亮出自己的态度,强化自我意识。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白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别人毫无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青."亲近有方,疏远有度:朱元璋的人际距离艺术."领导科学 .(2017):29-31.Print.

[2] 袁坚 ."“边界感”缺失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为了孩子:3-7岁(下) .(2018).Print.

[3] 古采凤."孩子的房门应不应该反锁?——浅谈中学亲子关系边界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73-74.Print.

[4] 孙荔."边界感是对人最好的尊重."做人与处世 .(2019):42-43.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每天都活得很累的人:心理内耗的几种迹象,你占到几个?

够8小时就是好睡眠?错!争当睡觉第一名,8大妙招拿走不谢

晚睡如此痛苦,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

中老年人情绪阴晴不定?小心是更年期,不只有女性会发生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