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人都能与自己和解,跟世界温柔相处

发布日期:2021-04-2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很多时候并不是“无法改变”,而是太坚信“无法改变”,习惯性地就忽略了转机。



01


赵晓从小被父母寄养在了爷爷奶奶家里,父母忙于工作,很少给孩子陪伴的时间。


爷爷家还有个比赵晓小一岁的小表弟,长得很是可爱,大大的眼睛,红润的脸庞,还懂得讨老人家的欢心。


自然而然,赵晓在爷爷奶奶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弟弟,你再看看你,怎么差距这么大?”



所以,赵晓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欣赏,除非事情做得像表弟一样,才觉得自己有了一些进步。


即使后来赵晓成为了上市企业的高管,在他人的眼里,干练,聪明,能力好。

但却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你看看你,怎么跟别人差距这么大?”


这就是自卑感带来的长期影响。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这样的一种情绪体验,严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种缺陷。


02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婴儿从一生下来就存在器官缺陷(如不能觅食,独立生活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需要大人的照顾才能生存下来,在这种环境中难以通过个体能力满足其需求而导致自卑感。


他还认为,人天生自卑。攻击不是由于感到自尊,而是由于感到自卑所引起,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表现。



阿德勒年幼时,体弱多病,因患佝偻病而身材矮小,后因为疾病和车祸差点死于非命。

因为儿时的创伤经历和死亡的恐惧,曾使他极度自卑。


但自卑并没有让阿德勒从此消沉,而是促使他走出阴霾,成就了自我,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将自卑感作为个体心理学基石,构建了个体心理学的整体架构。


03


同时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


例如失明者通过发展听觉或触觉来进行弥补,或者一个体弱的人转向思想领域,以笔代剑寻求补偿,都属于后一类补偿方式。


反之,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盖茨比在服兵役的时候,还是一个穷小子。他爱上了被众多豪门子弟追求的千金小姐黛西。


幸运的是,黛西也深爱着他。可他因为内心的自卑,不敢带黛西私奔。

盖茨比下定决心,以后要成就一番事业,再来迎娶黛西。


然而盖茨比成为豪门之后,他开始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他不敢主动邀约黛西,只能经常举办盛大的派对,为了和黛西偶遇。


当盖茨比与情敌汤姆对峙,被对方拆穿自己的来历之后,自卑让他失去了理智,甚至想要杀掉汤姆。


即使盖茨比已经变得很优秀,却仍然很难抵抗内心的自卑,认为自己不够资格,配得上黛西。


04


有的人遭遇了暂时的失败,或是生活事业上面的挫折。

如果身边有人想要帮助他,他也会觉得这是别人对他的嘲笑,这个时候,其实起作用的就是内心的自卑感。


自卑情结容易造就出两种人格,一种是讨好型人格,另外一种是回避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本身无原则的善良所致。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存在对别人的感受特别敏感、抬高别人而贬低自己等错误心理逻辑。


这种人格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而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成为可以任意欺负的对象。



而不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患者有很大的社会不安感,在那些需要大量接触他人的工作面前常常因羞怯而逃避。


这两种人格倾向,都会让人沉浸在无法释放内心的压抑中,很难得到内心的快乐。


05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自卑并不是坏事,也不是缺点,因为它是可以被超越的。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自卑这种内生动力,从而更好的完善自我呢?


理解自卑,建立正确认知。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两种自我评价的过程。

第一种是这个世界上本就存在的价值观。第二种是自己的价值观。


人之所以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是因为对自己的评价出现了问题。

所以,请允许自己会失败,允许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成为自己吧。



理性看待焦虑。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焦虑所产生的原因,客观地看待面临的问题,采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事情本身可能出现的结果。


学会放松自我,改变、调适不良心态,就能有效舒缓和消除焦虑。


敢于欣赏自己,摆脱负面情绪。很多人眼中的自己,只是在内心自卑下被丑化的形象,不是真的不够好,只是不接受自己罢了。


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


参考文献:

[1] 朱文玉."阿德勒自卑感理论对培育大学生阳光心态的启示."《学园》 .(2015):4-5.Print.

[2] 许宁,林小力,孟维杰."自卑补偿的跨文化观."心理研究 .(2014):4-7.Print.

[3]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大学生自卑感的干预效果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8.Print.

[4] 祁豪;."浅析习得性无助."现代交际 .(2019):162-163.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每天都活得很累的人:心理内耗的几种迹象,你占到几个?

够8小时就是好睡眠?错!争当睡觉第一名,8大妙招拿走不谢

中老年人情绪阴晴不定?小心是更年期,不只有女性会发生

央视又出9.5分神仙综艺,年度最佳终于来了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