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格勒定理:学会设定高目标吧,你就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发布日期:2021-02-2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很多人都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

而事实上,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


01


哈佛大学在1953年,曾经做过关于目标对人生结果影响的调查。


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哈佛大学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


3%有清晰而且长远的目标的人,他们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达成,成为行业专业人士,有很好的工作,比如医生、律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



60%目标模糊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或下层,尽管能够安稳地生活,但是没有取得什么成绩;


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得十分不如意,不断抱怨社会和他人,经常失业,家庭也不幸福。



从这组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很多人总是认为,成功是先天注定的。


但事实上,碌碌无为,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天才的智慧,而是因为缺少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动力,甚至不敢为自己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


这就是著名的“吉格勒定理”。


02


美国行为学家吉格勒指出,人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锻炼。


而这种锻炼,就是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并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去实现它。

经过这样的锻炼,即使不是天才,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设定一个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这个论断,就是著名的“吉格勒定理”,凸显了后天培养在人才成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拥有了一个很高的目标,意味着从一开始,人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以及当前正处于什么地方。



如果能够始终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每一步都缩短了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换句话说,如果一开始就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就会在路上看见崭新的眼界,整体目标也就成功了一半。


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03


在学校课本上,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讲的是神童 “方仲永”的故事。


不到五岁的方仲永已经无师自通,能够提笔写诗,十里八乡为之震动不已。


没想到,却因为孩子父亲的“小聪明”和“眼光短浅”,一心只想着让孩子靠神童之名,为自己赚取更多的金钱和名利,没有对孩子进行后天的培养,最终让一位神童“泯然众人”的悲剧。



这是在告诫人们,千万不能因为天资过人而放弃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也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于孩童成长的重要性。


04


学会站在更高的格局上去思考问题,拓展自己的见识和眼界,定制一个大格局的目标。


当你在实际上想明白了,当下所有的困难已不再是困难,而是一种考验。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说法,提前发给你一张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条件是:在未来的两年里,你要坚持做到每天六点起床、每天坚持背30个单词、每天坚持做一张试卷、每天坚持比其他同学多学习两个小时,你能做到吗?



如果你能的话,不给你录取通知书,你也基本能考上清华了。


这位笔者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敢为自己设定高远的奋斗目标,渐渐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以及方法,这样持续地操作起来,最终成功的机率才会增大,也才有可能达到那个目标。


05


就拿训练跳蚤为例吧,如果把跳蚤放到瓶子里面,用透明的盖子盖住。


那么跳蚤在跳动的时候,便会不停地撞到盖子下面。


但如果人拿掉盖子后,就会发现跳蚤仍然在不停地跳,但不会再跳到足以撞到瓶口的高度了。



那么,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该怎么让自己的人生路,在未来按照自己的所想,走得越来越坦顺呢?


如果你是一位打工人,那你就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明确的职业规划,根据规划中的能力需要,不断去增值自己,持续“充电”。


如果你是管理层,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团队的提升,帮助你的员工们提高工作能力,培养他们成才。


06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句话其实是强调了刻意地练习,持续地努力,以及长久的积累,才能成就卓越的人生。



哪怕天资并不特别的突出,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杨登国,白学东.简单定律[M].海天出版社,2007.3.

[2] 宋天天."永葆竞争意识的吉格勒定理."唯实(现代管理) .(2013):46-47+51.Print.

[3] 陈伯达.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M].重庆市磁器口宝轮寺印,P64.

[4] 琚金民."吉格勒效应."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4):42.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冒充者综合征:你有过自我能力否定的时候吗?

又想瘦又想吃?小仙女私藏的「火锅吃不胖」秘籍在此!

春节小长假太“任性”?小心节后综合症来袭!

约50%的抑郁症首发症状为失眠,这个信号需要警惕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