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勃定律:你满足于现状吗?幸福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0-11-27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如果你不能对现在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01


曾经有这样一个幸福调查,对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进行询问:“你觉得自己过得幸福吗?


而在受访人群中,有80%的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抱怨、不满和牢骚。



在法国有个寓言故事。一位国王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去打仗,结果却全军覆没。为了躲避后面的追兵,国王和下属走散了,在山沟沟里躲藏了两天两夜,这其间粒米未食、滴水未进。


到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山间砍柴的老人家,见他饥饿可怜,就送给国王一个粗粮和干菜做的菜团子。


饥饿难耐的国王,很快就狼吞虎咽地把菜团子吃得一干二净,吃完之后觉得这就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国王问老人,如此美味的食物是什么东西做的?

老人说叫做“饥饿”。



再到后来,国王被救援回到了王宫,下令厨师按他的描述做出“饥饿”这种食物,可是怎么做,也再没有原来在山里吃过的味道了。


为此,他派人千方百计找来那个会做“饥饿”食物的老人家。

谁料,当老人家给他送来一篮菜团子时,国王怎么也找不到当初的那种美味的感受了。


其实啊,真正让国王感受到美味的,不是菜团子,而是当时强烈的的“饥饿感”。


在饥饿的时候,即便是剩菜剩饭,也能吃得津津有味。酒足饭饱时,纵使是对着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恐怕也难以下咽了。


这就是“贝勃定律”揭示的道理。


02


贝勃规律,又称为贝勃定律。如果你有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充满了“贝勃定律”。


比方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其实这些都是贝勃规律在操控人的感觉。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规律”。


贝勃规律表明的是一种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03


从“贝勃定律”中,我们可以推论出幸福递减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得到的越多,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少”。


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出走了。在外面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现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见状,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


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



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个人愣住了。


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


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04


人习惯于亲人朋友对自己的关爱,而陌生人偶然给予自己的一点帮助,就能让人感激不已。


这是因为人对亲人朋友的期望值很高,已经习以为常,有时候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值,就会心生抱怨。


而对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没有抱有期望,只要得到一些小小的关爱,都会心生感动。



所以,变了的不是事实,而只是你的感受变了。

人们常说的“审美疲劳”,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人的感觉是很敏锐的,但也存在着惰性。


对于事物的感知有时候会让人失去理智,造成错觉,尤其对于长时间接收到的关爱和帮助,在内心的刺激很容易趋于平缓。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外界的原因而让人产生改变,大部分时候的改变,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及错觉,换句话说就是不断攀升的欲望在作祟。


05


每天都有人在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压力和繁杂……难道每天真的都有这么多的人过得不幸福吗?


说到底,其实是人在各种各样的刺激中,渐渐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在满足自己接连不断的愿望中,路走得太匆忙,匆忙到忘记该怎么去感知过程中的美好和难得。


失去了感知力,又怎么能获得幸福感呢?


幸福不是一种实体,而是内心的满足感。人能获得多少幸福,不取决的欲望能完成多少,只取决于对幸福能感知到多少。其实,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而作为自己,更要学会把控自我,理性看待事物,发挥积极的共情能力,同时珍惜他人的付出,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尝试去理解他人。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贝勃定律:变的不是事实,而是你的感觉."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1):1-1.Print.

[2] 栾世强."关爱孩子要警惕“贝勃定律”."政工导刊 .(2010):78-78.Print.

[3] 刘小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贝勃定律与课堂信息量."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 .(2009):7-8.Print.

[4] "积极心理团辅对提高高职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南昌大学,2016.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