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听话,爱发脾气?可能ta们只是需要一片森林

发布日期:2020-09-2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01


在一次幼儿园户外实践活动中,小朋友们都兴致勃勃地喂着奶牛、堆砌沙堡,老师却发现彬彬小朋友自己一个人,自始至终地坐在路边,似乎没有参与的欲望。


老师走到彬彬的身边,询问他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彬彬低下了头,小心翼翼地说:“泥土太多了,弄脏衣服,回家会被妈妈骂。”


听到彬彬这么说,老师突然有点难过。

也许孩子的内心是向往大自然的,只是因为妈妈的“卫生”教育,彬彬只能远远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逐渐远离了山川、河流和花鸟虫兽,居住在现代化的水泥钢筋房屋中。

有时候来到大自然的环境,也对优美的风景视若无睹,精力被手机、iPad和电脑所占据。


但是很多家长都不知道的是,如果孩子长期缺乏亲近大自然的经历,可能会成为一生无法弥补的缺憾,甚至很容易变得孤独、焦躁、易怒。


02


“自然缺失症”,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种现象: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割裂相处,从而出现一系列成长问题。


严格来说,“自然缺失症”并不是某个医学诊断标准,而是由于城市中的孩子们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问题。


有研究表明,长期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孩子,容易导致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和愤怒等。



在20世纪80年代,理查?洛夫为了调查孩子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全美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采访了近3000名家长和儿童。


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四年级小学生说的话:“我喜欢在屋里玩,因为那里才有电源插座。”


03


童年缺失大自然体验的孩子,可能会在成长中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


不敬畏自然,知识面狭窄

对自然中的万物,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尊重。例如吃着猪肉却没有见过猪,餐桌上的米饭青菜,知其味而不知其源……


对大自然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中,甚至不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农作物,感受不到生命的奇妙。


对大自然和其他生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甚至在后期出现性格缺陷。缺少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兴趣,缺少同情心,甚至虐待小动物、破坏绿树花草、破坏环境等。



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则认为:“如果孩子们从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


如果孩子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感统失调,缺乏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表明:孩子的发育,来自于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

这些感官综合发动,全天候无死角接受外界刺激,才有孩子的不断生长发育。


而缺乏观察力、想象力,会直接导致孩子的求知欲低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的知识点都能听懂,但是脑袋一点都不灵活,没什么创造性思维。


有丹麦的研究员发现,58%的与大自然紧密接触的儿童,通常能发明新游戏,而在较少接触自然的儿童中,这一比例只有 16%。



缺乏运动,身体免疫力差,容易孤僻抑郁

埃塞克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大自然中散步,能减少71%的参与者抑郁。在室内购物中心散步,只有45%的参与者减少抑郁,22%的人甚至感到更郁闷了。


我们人类的免疫力,是要在与大自然的微生物的交汇中,培养出来的。

身体缺乏锻炼,免疫系统差了,如果遇到微生物侵袭,就开始出现浑身皮疹,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等现象……


04


一份来自中国中小学教育网的调查发现,超过九成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自己玩耍。


有64%的孩子认为母亲会在课后尽量陪伴自己,但只有36%的父亲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也有越来越多重视教育的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自然教育”(Nature Appreciation或Natural learning)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概念主张让孩子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学习、激发好奇心和释放天性。


因此,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传输自然知识,帮助孩子们释放天性,激发自身潜能,独立自由发展,同时促进孩子个性化的成长。


05


生物性理论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在自传《自然主义者》中这样写到:


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爱玩虫子的阶段,而我从未告别这个阶段。

在培养一名自然主义者的过程中,关键是亲身经历,而不是系统的知识。



最好去做一段时间未开化的原始人,不知道那些名称和解剖细节。最好是使用很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梦想。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洛依."孩子会患“自然缺失症”."教师博览:文摘版 .(2012):6-7.Print.

[2] 蒋友琴,蒋友莲."“自然环境缺乏症”之比较研究."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337-338.Print.

[3] 马丹."亲近大自然可降低抑郁风险."家庭科学 .(2015):50.Print.

[4] 周恩善[1] 高小雁[2]."告别“自然缺失症”——幼儿亲自然策略探究."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59.Print.

[5] 时风."有种郁闷源于“自然缺乏症”."少年心世界 .(2013):11-12.Print.

[6] 陈妍凌."自然缺失症,多少人中枪了?."环境经济 .(2016):71.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