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人生:唤醒内驱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日期:2020-08-0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动机就是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

——赫尔


01


关于“you want to”or“you should do”的问题,内驱力自然是前一种。


什么是内驱力呢?人觉得肚子饿了,希望吃东西,这个饥饿感和食欲,就是激发吃东西这个行为的内驱力。只要吃饱了,饥饿感就会消失,内驱力也就随之降低。


然而,满足生存的需求,并不能让人们获得快乐。在经济发展速度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不再关注自己需要什么,而更在乎“想要”什么。


从人生轨迹总体来看,内驱力贯穿于整个生命旅程,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如何维护学习和创造的内驱力。


内驱力是成功人士或者天才才会拥有的吗?

答案:不是。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 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 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实际上,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存在着内驱力,但这种内驱力可能会被不正常的童年削弱,甚至被毁掉。


02


人的内驱力可分为两大类: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一内驱力,又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内驱力。


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第二内驱力,又称社会的或高级的内驱力。

一般说来,高级内驱力对低级内驱力起调节作用。



瑞士著名的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将内驱力与集体无意识联系起来,并始终强调,集体无意识是建立在集体观念的基础上的,并以“生命驱力”为前提。


03


安内利·鲁弗斯曾在美国的《新闻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是这么说的:

与家庭中几乎没有任何书籍的孩子相比,家中藏书超过500本的孩子,能够达到高中学历的概率高36%,大学学历的概率高19%。如果是与家中父母是文盲的情况相比较,这种差异的数据还会呈指数级扩大。


针对于此,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穆尔认为:“学业上的成就不只依赖于先天的智力,还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以身作则”肯定是胜于“耳提面命”的。喜欢阅读的父母,会向孩子引导一个观点:读书是一件有趣、快乐和值得的事情。


对于孩子的内驱力来说,也是一样的。父母的行为言传身教,一定比“大道理”强得多。



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有内驱力,它本身存在在生命里,并不需要家长去可以培养出来。但如果处于不正常的童年,内驱力就可能会被削弱,甚至破坏掉。


让孩子保持内驱力,需要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不过度把自身的情绪和要求附加到孩子身上,保持这份创造力和内驱力。


04


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

全然的接纳是一种智慧,接纳是爱,而不是忍耐。自我接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我”,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对自身行为、能力、三观的评价和态度。


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样描述自我接纳的:

首先,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同时能坦然接受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生活。

再者,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正视和发现问题,积极地制定策略去改变。


挖掘内心真实的需求

资深职业规划师赵晓璃曾经说过:“你的渴望是根基,你的思维方式是引擎,你的热爱是燃料。”你要相信所有的问题,都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法。


这里所讲到的需求,可能是兴趣爱好,可能是希望到达的目标等。把自己的真实需求落实在具体的方向,多去尝试,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能,持续保持这种状态,能一步步带来满足感。



勇敢踏出第一步

在很多时候,其实人们对自己并不了解,对没有经历过的和不擅长的事情,往往会充满恐惧和抵触心理,只想离得远远的。


在开始做的时候,勇于踏出第一步,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其实也没有想象那么难。只有勇于正视这个成长的过程,想办法提升自己的技能,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迈出第一步,已经成功了一半。


05


在最后,读一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里面的一首小诗,很有教育意义。


孩子

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一百只手

一百个念头

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和说话方式

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

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

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

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

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

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学校与文明使他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

不需用手思考

不需用头脑行事

只需听不必说

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

爱和惊喜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

他们催促孩子

去发现已经存在的世界

在孩子的一百个世界里

他们偷去了九十九个

他们告诉孩子

游戏与工作

现实与想象

天空与大地

理智与梦想

这些事都是水火不容的

总之,他们告诉孩子没有一百

然而,孩子则说不,其实真有一百。



参考文献:

[1] 游戏力. (2015). “延迟满足”,被误读的教育逻辑. 幼教博览(1), 35-37.

[2] 周璐.(2019).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 中信出版集团.

[3] 赵红卫. (2018). 如何培养高专注力的孩子. 好家长(73).

[4]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金陵著 2015年4月第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翁乾明. 以“六动”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J]. 福建教育(中学),2018(1).

[6] Anderson, R., Manoogian, S. T., & Reznick, J. S. (1976). The undermining and enhancing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4(5), 915.

[7] 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著作,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2008年09月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5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