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不要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发布日期:2020-06-12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偏见,一种没有明显依据的易变的观点。

——安布罗斯.比尔斯《魔鬼词典》


01


还记得6岁的英国小王子乔治,爱上了芭蕾舞。认真上着芭蕾舞课程的乔治,原本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场景。没想到消息传到美国媒体,就变了味。


当时美国ABC的著名电视节目《早安美国》,主持人Lara Spencer在公开评论这件事情时,是这么说的:“未来的英国国王,将要放下玩具,开始上宗教学课、电脑课、诗歌课,和芭蕾舞课。”尤其说到“芭蕾”的时候,Lara Spencer 没忍住,直接笑场


她略带嘲讽的笑场仿佛在表示,作为一个男孩子,尤其是一位王子,怎么会喜欢跳芭蕾舞呢?这是一位王子应该做的事情吗?



这件事直接引发了国内外网友关于“Boysdancetoo(男孩也跳舞)”的讨论,大家纷纷晒出自己学舞蹈的照片,证明男孩也可以喜欢舞蹈,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热爱事业的权利


02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现象都不陌生,调皮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挨骂;成绩差的学生,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坏孩子;不讨领导喜欢的职员,就会事事受委屈。

其实,这就是偏见的作用。


偏见,是指不给别人以公正的考查,在没有证据下便贸然作出判断,它是一种预断性的负面态度


它经常以潜意识的形式存在,让当事人没有任何察觉,但却会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面,甚至表现在各方面的微小细节中。



偏见与人的态度有关,但它又不同于态度。


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三个要素。

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就是刻板印象,它是人们对其他类群的成员的共有信念。

偏见对他人的评价则是建立在所属的团体之上,而不是认识上。


03


社会心理学家们从动机、认知、社会等方面对偏见产生的源头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也是从这三个层面上揭示了偏见存在的根源。


照目前的研究来看,偏见很有可能来源于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


认知心理的理论用分类、图式和认知等来解释偏见的产生,个体对陌生人群的恐惧、对内团体与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喜欢与排斥),以及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因素,都助长了对他人的偏见。



而社会心理学家Turner,提出了社会同一性理论。他认为人们会给自己贴上属于不同群体的标签,认同自己所在的群体以获得肯定和自尊,并且将自己与其他的群体进行比较,同时更加偏爱自己的群体。

也正是这种对自己群体的偏爱,产生了所谓的内群体偏见。


人一旦从内心分成不同类别的群体,就会不可避免地在认知上拉大了自己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认为"他们都一样",这属于社会心理学中的外群体同质效应。



0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指的是通过主观臆断的对他人做出或好或坏的评价,然后由表面印象推断出对方的品质及特点,给认知对象罩上一个或好或坏的光圈。


美国的心理学家凯利,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晕轮效应的实验。

被试是该校两个班的学生,上课之前,研究员告诉两个班的学生将会有一名研究生来代课。对第一个班的学生说,新来的代课老师热情,勤勉,务实而果断;向第二个班的学生介绍这名代课老师时,把“热情”的描述换成“冷漠”。


下课了,第一个班的学生对新老师很有好感,热情地与老师交谈,而第二个班的学生对这位老师的态度非常冷淡,甚至有些排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在悄悄地影响着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它容易让人以点代面,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05


纽约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多莉?楚弗认为,不管有无意识,每个人多少都会带有一些偏见。这些偏见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克服潜意识中的偏见。


培养成长思维,而不是固定思维。固定思维会让人觉得,自己对什么都足够了解,也不需要改变自己。楚弗认为,培养自己的成长思维,会比较容易接受改变。


学会审视自我,并扩大自己的视野,包括平时看的电影书籍以及音乐。了解跟自己背景不同的人的世界:“多听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的声音,不要总是坚持表达自己的观点。”



06


要记得,无论别人的认知和态度是怎样,都要无愧于心,保持善良、宽容、谦虚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王尔德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于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