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那年,这群娃到底经历了啥...

发布日期:2019-11-01



文文是本市一名六年级尖子生。

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文文,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乖巧懂事,还是市少年宫合唱队的佼佼者,一直是老师的宠儿和爸妈的骄傲,

这不到了小升初的学年了,文爸文妈都格外重视,叮嘱文文一定要好好备考,争取考上本市最拔尖的初中,为中高考打好基础,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在文爸文妈的叮嘱下很是认真复习,还主动要求到补习班去提高,在几次毕业模拟考试中都名列前茅。班主任老师跟文爸文妈交流后,都觉得文文的小升初考试报考很有希望,开始带着文文报考心仪学校的升学考试。


也许是太过于紧张,文文在考试的前天竟然发起了高烧,连夜到医院急诊打了吊瓶后,第二天病怏怏的去参加考试了。

考试结果当然是一塌糊涂,文妈搂着嚎啕大哭的文文安慰着:“没事,等身体养好了,我们接着考,还有很多好学校呢!”


文文病好了之后,文爸文妈紧赶慢赶,带着孩子参加其他学校的小升初考试。

没想到,文文在经历了前次没考好之后,失掉了自信心,发现自己一直集中不了注意力答卷,明明很多题目都是会做的,但是在考场上就是答不出来,脑袋一团乱,只能胡乱把试卷填满之后交卷,考得是一次比一次差。



最终,文文只上了个普通分配的学校。文爸文妈虽然是有些失望,但也没有太责怪,安慰文文不要泄气后,家中生活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初中新学期开始,文妈发现以前开朗懂事、活泼乱跳的孩子,变易怒焦虑,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经常自己躲在被窝里默默流泪。夜里睡不好,白天也就没有精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开始出现厌学,也不肯去学校,说自己回不到“巅峰时期”,没前途了。


文爸文妈察觉到不对劲。请教了专业的心理医生,才知道文文这是“适应障碍”。



考个小升初,孩子怎么得了“适应障碍”?

对于很多平时成绩优异的孩子来说,在大考当中发挥失利其实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有些孩子平时的成绩很好,在老师和家长的赞赏渲染下,对于自己的学习十分自信。但是另一方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杂念,一些意料之外的挫折,又会让自己在重要的考试中容易丢失答题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心理素质原因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差。最终导致在自我感觉学业滑坡后,怕父母失望,产生自卑、压力大的情绪。难以放下自我期许和骄傲感觉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无法接受来自失败的批判,越发焦虑和沮丧




适应障碍是个啥

适应障碍是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如升学、搬迁)后,所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并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导致一定的社会功能损害(如学习、工作)。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同时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抗拒与人交往、自卑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食欲不好、失眠等)。但不出现精神病性(如抑郁症)症状。

 

从成长的角度看,受一些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件利于成长的好事。

因为挫折是必经的心路历程,只有这些起起落落的转折,才会让孩子正确地定位自己,意识到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自身排解负面情绪。而我们作为家长的职责,是需要帮助孩子走出“适应障碍”,战胜挫折和沮丧情绪,锻炼独立思考和社交能力,用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挫折。



如同教育家黄素菲所说:看似幽暗的负面经历,却留下强韧的生命力,经验深挖生命的河床,容纳更充沛的水流。

当孩子受挫,发生“适应障碍”,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帮助对自己有正确认知。

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烦恼,跟孩子双方保持一种互信的关系。做忠实听众,不苛责,不打断。家长不应只是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的监护人,更是需要时常观察孩子整体状态,跟孩子聊天谈心的“大朋友”。

赞赏,教导孩子“自我接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对孩子共情,不仅仅是“我能理解你”,而是我真的看到了你的难处,并帮助你找到办法解决它。


教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挫折对于孩子的成长历程来说是一件好事。

告诉孩子:“人无完人,挫折是人生中最正常不过的事,需要用一颗平常心包容心去对待。只要不断努力去尝试,相信自己的能力,最终都会走出来,那时候的你还会变的比从前更强大。”



细心观察,预期缓冲,心理准备。

平日在生活中、学习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当孩子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或阶段,家长可以提前帮助孩子进入缓冲期,对未来的陌生环境做一个“心理预期”,降低进入新环境的心理落差

又或者让孩子多跟周围年纪稍大的哥哥姐姐们交往,了解环境情况和体验,为未来的体验做个预热工作。


给孩子好奇探索的机会和成功体验。

多些理解和支持,少些批评和指责,帮助孩子改变自我的认知。

不要拘着孩子的好奇心和上进心,

包容并支持孩子的对新事物或新方法的尝试行为,

帮助孩子获得一些小成就感,树立孩子自信心



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到另外一个名词:心理免疫力

孩子进入新环境,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遇到了跨不过去的困难,

只是被安慰,他并不会变得自信。

孩子能成功适应了它,解决了它,

下次再碰到相似的坎,他的抗挫折能力会越来越强。

 

所以,

当你的孩子无法适应突变,

当你的孩子跟你说遇到挫折很沮丧,

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安慰,

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自我,提前进入缓冲期,

正确看待挫折,勇于战胜挫折,重拾自信。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