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女心理师》开播后,广泛受到大众关注,连登多个平台的热搜。
这部剧由当红的杨紫、井柏然主演,更有倪萍、黄觉等实力派演员加盟,以心理师这一行业为切入点,聚焦当代人的心理困境,极具话题度。
值得关注的是,《女心理师》针对普通人的心理困境,产后抑郁、职场生存、原生家庭、空巢老人、夫妻关系、婚前焦虑等社会问题进行聚焦,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在电视剧里,钢琴家蒋静(李梦饰)对着母亲张丽姿怒喊:“我告诉你,妈,我根本就不想拿什么一等奖,我根本就不想弹钢琴!”
谁也没想到,从小就非常优秀的蒋静,会从惯性暴饮暴食走向自杀。
从前的三十年里,蒋静一直都是众人心里面的乖孩子。但是母亲对她的控制欲很强,蒋静出门前,母亲要检查包,然后给蒋静塞一些她自认为好吃的东西。
让蒋静母亲没想到的是,出门后的蒋静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不穿母亲买的裙子,也不会按照母亲的要求,做一个“乖乖女”。
被母亲约束太久的蒋静,内心已经承受不住这样窒息式的母爱。
正如她所说:“我今年三十了,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在《女心理师》一剧中,能看出蒋静的母亲被离婚后,受到的伤害太深。
蒋静的母亲一个人过得很苦,带着女儿在泥泞中生存很难,她最怕的就是,女儿蒋静突然有一天也会离她而去。
结果就这样,把女儿一步步拖到了深渊里。
后来蒋静走出来,她跟母亲说:“张丽姿,这三十年,我的生活像这个碎掉的小提琴一样,支离破碎,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没有目标,我也没有梦想,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以为自己喜欢烫个头发,穿个吊带,其实我只是想要自由,我觉得我自己不只是你的女儿,我还像你的丈夫一样,跟着你一起困在这个家里面,他已经走了,不会再回来了,我们都应该开始新的人生了。”
还有一个片段,蒋静问张丽姿:
“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要这样困住我?为什么爸爸在你身上犯下的错误,你要留给我?其实你挺怕我长大,怕我离开你,可是会吗?我已经按照你想要的样子弹钢琴,穿白色的连衣裙,剪一个齐刘海,梳一个高马尾,我知道你爱我,但你太怕再做错任何一个人生选择了,你醒一醒吧,爸走后,我们俩就被困在这里了,凭什么呀?我不想再困在围城里面了。”
在生活中,与蒋静母亲相似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的控制欲很强,经常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处处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样的父母,他们本身活得太拘束,很容易把一切希望凌驾到孩子们身上。
跟很多中国式家长一样,张丽姿跟蒋静说:“妈妈就是希望你好,希望你将来有出息,我们谁也不靠,我们也一样能够好好地生活,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妈妈的用心了。”
生活在这样的高压之下,蒋静被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
这样的行为,经常发生在蒋静情绪不稳定的情境下,本质上就是属于一种心理的问题。
心理师贺顿(杨紫饰)分析道:“当你每次产生焦虑、紧张、不安跟愤怒情绪的时候,你就想通过暴食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可每次吃完以后,你又会陷入那种自己失控,很难受的状态当中,你就需要抠吐这个补偿行为,来缓解你当时的压力”。
实际上,蒋静的这些压力,大多来自其母亲强烈的控制欲,以及并不客观的评价体系。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明确认知,能够将过去和未来、理想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的自我统一起来,从而让当下的生活实践更有方向感。
那些从未离开过原生家庭,与父母粘连过度紧密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自我的态度相对消极,害怕冒险和改变;
而那些离开原生冢庭后,独立成长的人,如果发展顺利,则能够确立自己的价值和方向,主动解决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我。
所幸,最后的结果是好的。
“妈妈,不管将来我走到哪里,过着什么样的日子,我都不会忘记你,因为我爱你,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深,你是我唯一深爱的女人,妈妈,谢谢你。”
这是蒋静走出来之后,对张丽姿说的话。
参考文献:
[1] 冯琳琳."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研究述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157-160.Print.
[2] 边玉芳."父母“控制”孩子,到底对不对?."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17).Print.
[3] 罗静."警惕父母的控制欲."中华家教 .(2017).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