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一种高级情绪,但有时候它也让人痛苦不堪

发布日期:2021-05-2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有些事情超乎了我们的界限,无论是否有着信仰和价值观,可能都需要连结到一个更广泛的事物。

比如山水,比如历史,比如大自然。


替代性创伤,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强大的共情能力。


01


这是“替代性创伤”的一个真实知名案例。


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创作《南京大屠杀》时,每天所书写的都是鲜血淋漓的事实。


这让张纯如经常性的愤怒、身体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脱落,一度陷入重度抑郁。



这一著作问世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称为“第一本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专著”,为西方世界关注二战日军侵华暴行提供重要线索。


但是年仅36岁的她,还是在七年后,不堪精神压力选择自杀。


02


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简称VT,这一概念是由Saakvitne和Pearlman在1996年提出的。


最初是指专业心理治疗者,因长期接触患者,受到了咨访关系的互动影响,而出现了类似病症的现象,即治疗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创伤。


目前,“替代性创伤”主要指:在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



替代性创伤主要源于两大方面。

一方面与个人自身因素有关,如自身的价值观念、能力水平、知识架构、自我效能感等。


另一方面则与特定的环境因素有关,如互动的频率、互动中创伤经历的细节被揭示的程度、社会支持的程度等,都将对救援者产生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在灾难性的危机中,利用广泛及有力度的社会支持,更容易度过心理难关。


如果救助者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就不能很好地处理救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增加工作压力,降低自我效能感,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和消极体验,增加替代性创伤的风险。


03


替代性创伤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厌食,易疲劳,体能下降,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做噩梦,易激惹或易发怒、容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


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恐惧、绝望,并伴有创伤反应与人际冲突。


容易陷入其中的人,应该对自己的状态有辨识能力。而由Stamm和Figley编制的助人工作者怜悯疲乏自我检测量表,能够有效地提供诊断依据。



在情绪上:对自己缺乏同理心而感到羞愧,脾气变得暴躁、过度警觉、焦虑、感觉麻痹、失去愉悦。


行为上:过度照顾他人和要求别人,比如要赶快洗手,做什么事情要如何如何。


想法上:自我批判、怀疑心、侵入性画面。

生理上:出现失眠或噩梦。有学者认为失眠,是最重要的指标。


04


发现自己可能出现替代性创伤后,又该如何应对呢?


应对ABC机制。分为Awareness觉察(自己的需求、限制、情绪与内外在资源),Balance平衡(工作和生活),Connection连结(自己、他人以及超越自己的灵性概念)。


放松自己的身体。靠在床上,伸展起来,深呼一口气,有助于释放情绪压力。



想象安全的堡垒。当感到焦虑、悲伤或是无助,想象自己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倾听轻柔的音乐,感受幸福和喜悦,并把这些感觉留在心里。


越外向的救助者,替代性创伤的程度越轻。


可能的原因是目睹大量的负性情景后,及时与他人沟通交流,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获得情感支持,正确面对灾难情景,从而降低替代性创伤。


05


作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参考借鉴以下“创伤自救指南”。


控制来访者的数量,较少的创伤事件治疗工作量,会让咨询师有较轻的替代性创伤反应。



研究发现,平均每周对14-15个事件来访者进行治疗的创伤事件咨询师,并没有显著的替代性创伤反应。


寻求支持。一项研究的结果表明,85%有替代性创伤反应的咨询师称,和同事们进行探讨是他们最常用的应对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审视自己的判断力,减轻认知图式破坏的程度。



妥善平衡工作、休息与娱乐。积极参与爱好活动,适度锻炼,有助于保持个人认同。


认真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美食,投入看一部好片子,全神贯注读一本好小说,听一首古典音乐,欣赏一幅好画,与朋友倾心交流,也有同样的效果。


新芽必定萌发,微光定会闪亮,静下心来,关心你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英格拉姆,伊恩·巴伦,张骁健(译),邢朝国(校)."社会工作与替代性创伤:情感卷入的风险与机遇."《社会建设》 .(2018):45-53.Print.

[2] 罗增让."高校辅导员替代性创伤归因及对策探究."经济研究导刊 .(2014):295-297.Print.

[3] 本刊编辑部."全科医生小词典——替代性创伤."中国全科医学 .(2014):113.Print.

[4] 杨柳."警惕媒体带来的替代性创伤."改革与开放 .(2012):199.Print.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女同学上洗手间,都要约好一起去:结伴效应你听说过没

被央视点名的网红玩具,要钱又要命

不再为了别人而活,依赖型人格的成长之路

第一批90后的养生朋友圈,刷新我三观


我知道你在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