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发布日期:2022-06-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正面难”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01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想图个清净,于是就在郊区买了一所房子。


老人房子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小区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老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好,我平时比较喜欢热闹,今天我们来场比赛好不好?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


次日,这位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


第三天,老人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从此,老人有了安静悠然的日子。



02


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智慧其实暗合了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


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际上,“阿伦森效应”在组织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比如以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政府部门工作,从被保护的环境一下子跳入了一个竞争性的环境,很容易发生“适应不良症”。


作为新人,开始时的勤奋工作可能被领导和同事重视并得到赞扬,但日子一长,从局外人逐渐成为局内人,领导的表扬没了,同事的赞赏少了,他会感到不自在,感到自己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产生挫折心理,所以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没有初来时的那股干劲了,孰不知这种由勤到不勤的转变,对领导和同事而言,同样会产生:“褒奖递减”作用,形成“阿伦森效应”,对其表露出不满。



这会进一步加剧该学生的挫折感,使其更加懒散,进而大家更没有好印象。这种恶性循环会使这位大学生越来越陷入一种非常失败的关系之中。


03


心理学家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分4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结果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


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相反,先给予批评和否定,使其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和自己的不妥,再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会使对方从挫折中走出来,深怀感恩之心,看到希望,奋起努力。所以,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批评不断减少。


我们就要善用褒贬,先贬后褒。当然,阿伦森效应也可以给我们另外的提示,职场中,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尽量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造成他人对自己印象向不良方向的逆转。


同样,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判断过程中,也要避免受阿伦森效应的影响。



04


那么阿伦森效应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会有那些表现呢?


1、精神上:得到肯定时情绪高昂,对工作生活有热情。


2、生理上:失眠、灰心、紧张、焦虑。


3、行为上:具有社会退缩性,缺乏进取心,对学习,工作无兴趣。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相似表现的话,可以给自己来个心理小自测


1、听到赞扬心情舒畅,工作劲头足。


2、对别人的指责,总怀逆反心理。


3、心态决定自己的当天的言行。


4、失意时,内心无助茫然感一日强似一日。


以上如有三项符合,则要适时调整你的心态了。



05


最后我们来看下如何防治阿伦森效应呢?


防治阿伦森效应,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防患于未然。平时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二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多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周围的褒贬,并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具体可采用支持疗法,首先正视对消极因素的看法,然后利用内外资源从支持性心理疗法一步步向稳定性支持疗法转移。


三是可酌情利用臆想法,从精神上取悦于自己,再以轻松姿态面对现实。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