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荐:最高级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到这8点

发布日期:2022-07-2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过: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很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将直接决定他们人生的高度。


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在成长路上少走弯路。


人民日报推荐的这8条家庭教育观,值得所有父母一读再读。



01



隔代育儿是一个普遍现象,但需要明确的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是父母。


如果父母当了“甩手掌柜”,可能会为孩子未来的人生留下隐患。


著名育儿专家张思莱也帮女儿带孩子,但她事先和女儿说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是父母。父母和孩子亲近,才能培养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姥姥,她只是来辅助他们。“我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和自己的爸妈亲”。


有句话说的很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当“甩手掌柜”的人,多年后都在费尽心思去填补曾经留下的漏洞。


02



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16岁茉莉的结局让人为之心痛,细看来,悲剧其实有迹可循。


当茉莉考试拿第一时,妈妈只会告诉她:“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盯着,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啊。”


她做错一件小事,妈妈就会大发雷霆:“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她和同学闹矛盾,妈妈只会不停斥责:“哭?你还好意思哭?”


一根根稻草压在茉莉身上,久而久之压垮了她的希望,也摧毁了她的生命,绝望之下,她选择了跳楼自杀。


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尊严,这比纠结对错更重要。维护孩子的尊严,教育才能达成效果。


作为父母,不随意开孩子的玩笑,不当众揭孩子的短,不在公共场所打骂孩子。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过分谦虚也会伤害孩子的尊严。


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和别人聊天:“我们家孩子不行。”“比你家孩子差远了。”这种对话,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是在保护他的潜在力量。最高明的教育,是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以他为荣。


03



《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记录了一段对话:


妈妈问女儿:“你要哪种冰淇淋?”女儿回答:“我想要香草的。”

“有巧克力的。”“不,我要香草的。”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试图将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的想法是错的,你得听我的。她对女儿的真实感受视而不见。如果什么都替孩子做选择,孩子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幼年时,尽管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但他们有选择的权利,父母只需要正确引导即可。


成年后,孩子逐渐会拥有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也会养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更应该给予他们选择生活的权利。


04



相比于只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效陪伴、促膝交流等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对孩子的心理抚养,包括情感、性格、观念、尊重等,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石,能够决定孩子一生的品格。


孩子不是突然变“坏”的,在那之前,问题已经堆积成了一座冰山。


《三十而已》热播时,有网友表示,并不羡慕顾佳的豪宅,却很羡慕卖早餐一家三口的小幸福。


他们的条件似乎并不富裕,丈夫每天忙忙碌碌送快递,妻子起早贪黑卖葱油饼,但一家人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


“灯火阑珊时分,回家的路上,丈夫的心安静,妻子的脸欢喜,孩子的手里攥着光,这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


05



成绩往往具有一叶障目的效果,以至于很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


智力决定命运。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考上名牌大学,很少关注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培养。


真正决定命运的,是性格。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的性格训练最好由父亲来完成。


孩子12岁之前,父亲需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一项运动,在运动中进行性格培养。早年的性格一旦形成,会终身稳定。


等到20岁、30岁,再想要改变已经很难。


06



不要一味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多大, 最能治愈他们的,永远是父母的认可。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父母分三种:


第一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

第二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

第三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毫无疑问,所有的孩子都想要最后一种父母。


优秀的家长,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


07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


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不会出错。


不久前,湖北一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引发全网热议。


11岁的女儿正处于叛逆期不愿意读书,于是父亲就在烈日当头时,带她去河里挖藕。


这位父亲表示,想让女儿体验下日常劳作,从而明白: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4个小时的劳作,孩子脸上晒脱皮了,父亲寸步不离陪在身边,虽然很心疼,但他更想让孩子收获读书的重要性。


最后,女孩改变了原来的想法,选择回学校好好读书。


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更快的学会人生的路该如何走。


教育的难,在方法;教育的根,在父母。


08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做好那盏明灯就好,剩下的,应该交给孩子自己完成。


就像刘瑜在给女儿的信中所说:


“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妈妈也一定支持。”


孩子终有长大的那一天,给他最好的爱,就是让他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替你实现梦想的工具,不要随意插手孩子的人生。


该呵护的时候精心呵护,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很认同一个观点:


“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地址: 广州市石牌岗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邮编: 510110
电话: 020-85516867-3129

Copyright © 2024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27231号-1